信用产业概述

江苏社会信用体系

20140124131708  来源: 发展和改革委网

服务创新转型 促进和谐发展

加快构建江苏社会信用体系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江苏省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将建设诚信江苏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五大战略载体之一,把社会信用体系列入全面达小康、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内涵,不断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努力构建科学发展、和谐美好的新江苏。

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起步于2003年。“十一五”以来,省政府连续五年将信用建设列为50项重点工作之一。全省上下以实施《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导向,以建设运行省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为抓手,创建机制、构建平台、完善网络、深化应用、服务发展,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强化支撑保障,构建协调推进的发展格局

经过近10年的努力,江苏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牵头、各方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建起“三大保障”。一是组织保障。省、市政府均成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省级领导小组由常务副省长任组长,39个省级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江苏较早成立了独立建制的省信用办,还专门成立了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承担省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的职能。无锡、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等市设立了单独建制的信用办;省药监、环保、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都调整完善了领导小组,由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明确了职能处室及工作职责。二是制度保障。江苏省政府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了《江苏省个人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和《江苏省企业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全省各地各部门先后制定信息归集和应用、系统管理、信用监管等各类规章制度100多项。三是政策保障。2009年以来,江苏省财政已先后安排专项资金3444.65万元,有力地支撑了省企业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建设、信用管理“万企贯标、百企示范”工程实施、县级地区信用建设试点等一系列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无锡、苏州、南通、连云港、盐城、淮安等市也安排了相关专项经费。

二、建设信息系统,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作用日益发挥

全省信用信息系统由“一网三库一平台”构成,即诚信江苏网、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人民银行信贷征信数据库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已经提供了企业信用状况核查、税收征管保障、信贷风险管理、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等多项服务,在治理商业贿赂、工程领域信息公开和诚信建设、企业信用管理贯标和示范创建、税收征管保障、防范信贷风险、提升政府效能、促进新兴信用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已经为有关部门和地区提供企业信用核查10074家(次),查得有失信记录的企业占5.9%。同时,为信用服务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1000多家(次)。以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为载体,江苏在全国率先开通了商业贿赂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实现了商业犯罪档案的归集共享。

三、深化信息应用,失信联动惩戒机制逐步形成

2011年,江苏启动省级部门应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示范工程,在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环保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各示范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在日常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中,嵌入信用管理制度,以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为纽带,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联动机制。各级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对市场主体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和联动监管。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全省国税系统利用信用信息开展风险分析和识别,清理漏征漏管户4908户,调整个体定额1123户,其他违规整改1991户,综合治税成效初显,截止2011年底,省国税系统累计补征税款43亿元,省地税系统累计补征税款97亿元。全省住建系统将建筑市场原有的商务、技术“二元评标法”改为信用、商务、技术“三合一评标体系”,实现信用评价结果与资质动态管理、工程质量评优、文明工地评选、市场准入清出等紧密关联。全省公安系统把企业信用信息归集与联动监管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可实时在线查询江苏企业信用信息。全省工商系统依托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了对全省市场主体信用状况的实时监控和联动管理,强化约束功能。这些联动机制和措施,起到了很好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效果,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守信守法意识。

四、推动试点先行,县级地区信用体系试点建设有序进行

今年6月13日,省政府召开了县级地区试点工作会议,李云峰常务副省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亲自为睢宁县、江阴市、兴化市和南京市六合区授牌。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试点县(市、区)信用体系建设予以支持。四个县级试点地区加强组织领导,均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牵头;都建立了信用管理办公室,落实4至6名信用办或信用中心的人员编制。四个县级试点地区还建立了信用信息系统归集信息,睢宁县完善了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江阴市、兴化市、六合区正在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目前,省信用办正在组织第二批县级地区试点申报工作,将实现各省辖市均有县级试点地区。

五、开展专项治理,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作用凸显

根据中央推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部署,江苏省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专项工作。截至2012年8月,全省设立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868个;全省项目信息公开总数量62万余条;信用信息公开总数量75万余条,初步实现全省范围内工程建设领域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通过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系统与全省政务公开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商业贿赂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等互联互通,把项目审批、建设、管理公诸于社会,加强了部门、地区间的信息共享,建立了工程建设领域诚信机制,有效地保障了群众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切实增强了工程建设领域的政务公开透明度,提高了政府公信力。

六、突出企业主体,信用管理“贯标示范”工程得到企业普遍响应

2011年,省政府明确将信用管理“万企贯标、百企示范”工程作为推动全省“万企升级”的重要抓手,组织全省4万多家规模以上企业积极投身到信用管理贯标工作中。省信用办制定了《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规范》和评分标准,印发了《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指南》,形成了“五个一”(即一个意见、一个办法、一个规范、一套指标、一本指南)的工作方式和路径,建立了省市抓示范、市县抓贯标的三级互动工作机制,形成了政府组织推动、企业自主创建、中介机构咨询辅导的工作格局。这项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实施,收到了“三个功效”,一是在全省各地区、各行业培育和树立了一批信用管理优秀企业;二是拓宽了各级信用管理部门工作领域,形成了新的工作载体,成为各级信用管理部门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有效工作切入点;三是推动了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促进了信用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目前江苏省备案信用服务机构数已由2009年的10家,发展到目前的43家,覆盖全省13个省辖市。

七、重视人才培养,信用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根据国家信用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规范要求,省信用办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支持下,组织开展了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工作。2010年下半年至今,全省共开设培训班13个,培训1195人次,已有680人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

当前江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呈现了良好发展势头,工作层次不断深化、发展领域不断拓展、建设成效越来越明显,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仍处于由打牢基础、起步发展向全面推进、深化发展的转换期。在国家发改委强有力的组织推动引导下,当前,江苏全省上下正在齐心协力、奋发有为、创新工作,推进诚信江苏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信用机构

云南信用经济发展

云南信用管理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