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业务开闸提速。记者了解到,截至1月14日,首批名单的民营征信
公司中,芝麻信用、拉卡拉信用已完成工商注册,中诚信征信等也在进行调整准
备。
近日,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刊发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
,要求腾讯征信有限公司、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
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此前央行已向26家企业发放了企业征信业务牌
照。目前,我国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正规军”只有央行征信中心及其下属的上
海资信公司。
分管腾讯征信的负责人财付通高级总监吴丹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腾讯财付通团队早在2年前就在推进征信业务的探索。吴丹说,腾讯拥有8亿QQ
账户,超过5亿微信账户,3亿支付用户,以及QQ空间、腾讯网、QQ邮箱、微博等
多种服务上聚集的庞大用户,腾讯征信可以通过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来预测
其风险表现和信用价值,为其建立个人信用。
腾讯征信产品经理进一步透露,腾讯的互联网大数据征信主要运用社交网络
上海量信息,比如在线、财产、消费、社交等情况,并会接入外部的合作方数据
,为用户建立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征信报告。
对社交数据对金融征信参考意义不一定大的质疑,腾讯征信表示,正在积极
应用新技术进行研究和验证,社交数据的信贷应用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很前沿的探
索。腾讯征信表示,其未来业务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希望帮助用户建立个人信
用,向个人用户免费提供查询;另一方面,为金融业和机构提供可信赖的征信补
充数据,至于这部分业务定价尚在研究中。
此外,阿里巴巴麾下的芝麻信用也称将借助阿里云技术,对3亿多实名个人
、3700多万个企业的数据进行整合,将推出芝麻分、芝麻认证、风险名单库、芝
麻信用报告、芝麻评级等一系列互联网信用产品。拉卡拉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陶
然也表示,拉卡拉的业务数据中最具优势的是近十年水、电、煤气、固话、宽带
等缴费业务的数据。
而新华社消息也称,中诚信等老资格企业已开始进行合规、认证等方面的调
整。按照相关规定,从事个人征信业务需要达到诸多标准,主要包括公安部门相
关安全认证、内部控制建设、信息采集授权管理、个人异议处理机制、隐私保护
、合规管理等,这些工作会持续半年时间。
纵深
“我的隐私”会成“他人财富”吗?
随着央行近日发出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的通知,8家入围民营征信公司引
起了广泛关注。在当前个人信息保护和相关监管机制尚不明晰的情况下,征信数
据从哪来、个人隐私怎么保护,将是民营征信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
哪些记录应当纳入个人征信?
“这次‘开闸’最大亮点就是腾讯、阿里巴巴两家互联网企业下属征信机构
入选。这使征信超越了金融交易概念,扩大了数据来源范围。”长期研究征信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吴晶妹说。
令公众耳目一新的是,芝麻信用、腾讯征信都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用个人
在社交网站上的各种表现为用户“画像”、打分。这就意味着滴滴打车爽约、婚
恋网站上重复征婚、淘宝上的差评等,都可能进入个人征信报告。
不过,8家公司中最先入行的中诚信征信执行董事孔令强认为,水电费缴纳
记录可以纳入个人征信,但那些信息比较模糊、难以判断的记录不便纳入其中。
“比如打车爽约,是不是因为对方迟迟不来?拖欠物业费,是不是因为物业服务
太差?”
吴晶妹的观点则截然不同。她认为,只要结果对人造成侵害、形成不良债务
与不合规行为,就属于征信的内容。“哪些该纳入,哪些不该纳入,说到底还得
由法律来界定。”吴晶妹说。
加强立法和监管保护个人权益
民营机构做个人征信会否出现隐私泄露,是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某门户网
站的专题调查显示,3000多名投票网友里六成不看好个人征信发展前景,绝大部
分都是出于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担忧。
腾讯财付通信用产品和业务中心高级总监吴丹曾公开表示,腾讯征信在分析
过程中,不涉及用户行为内容隐私信息。同时腾讯又将8亿QQ账户、5亿多微信用
户以及3亿多支付用户留下的网络信息作为个人征信来源。有网友直言“我们使
用微信时,从来没有得到过进行个人征信的告知。”
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不得采集个人收入、存款、有价证
券、不动产信息等,但明确告知主体提供该信息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并取得其
书面同意的除外。但在互联网时代,微信朋友圈、支付宝转账记录等到底算不算
个人隐私?一旦隐私泄露,应该怎么维权?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说,在个人信用信息征集过程中,当个人权益
受到侵害时,许多人毫不知情。我国现在尚无专门的隐私权保护法,对于哪些数
据涉及隐私权需要保护,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
“作为新生事物,对民营征信公司不宜求全责备,但相关立法和监管工作要
加紧跟上。”李稻葵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