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觉

真信才能诚信

20150605133659  来源: 凤凰网


    近日,一篇柳传志关于反腐与诚信的演讲在微信朋友圈传得火热。文中老柳言辞恳切,直言诚信之需,痛陈失信之害,认为现在“市场和社会生活中之所以出现很多劣币,根本原因在于水源被污染了。”


    水源之喻,让人很容易想起鲁迅先生那句“中国人先是‘不敢’看,然后是‘不能’看,最后就‘视而不见’了。”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逃债骗贷、学术不端等失信乱象一步步发展蔓延开来,不正是循着这样的路径么?“视而不见”后果就是习以为常,而“习以为常”恰恰说明社会病了。这病,不在腠理,而在每位社会成员心里。记得几年前上海曾组织过一次社会诚信问题调查,有44.2%的受访者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诚信状况下降了,更有90.2%的受访者认为诚实守信在不同程度上会吃亏。


    诚信者吃亏,失信者得利,一次次冲破社会价值观底线。老实排队的经适房申购者望眼欲穿,有人却能用虚假材料轻松拿到房子钥匙;掺杂造假的不法商家,比本分守法的经营者获利更多;客观真实的电视节目受到冷落,炒作造假的低俗节目却大受追捧……种种不正常现象让人们在规则面前变得犹豫不决甚至冷漠麻木,社会运行成本、交易风险等都随之大大增加。太多事实说明,一个让诚信者吃亏的社会,注定会在各个方面受到惩罚,让全社会付出高昂代价。


    “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类似呼声越来越迫切。诚信之魂,首先在心里得信仰、信奉点什么,坚持、坚守点什么。心中没有对法律、道德的信仰,没有待人处世的真诚,没有守诺的自觉,没有无欺的坚持,诚信势必沦为“无用的别名”。“狼来了”的故事人人皆知,但很多时候成年人的诚信反倒还不如孩子。根源就在于,置身光怪陆离的世界,面对太多轻而易举的获得,很多人对那些曾经的价值信条不再相信,转而拜倒在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石榴裙下。我们现在强调真信,就是呼唤每个社会成员“正心”——不管外界如何,始终至诚待人、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只有当大家面对守信还是失信这道选择题毫不犹豫地正确作答,才能带动整个社会激浊扬清。


    真信才能诚信,诚信才会真信。“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付出以真诚收到的一定是尊重和敬意。对个人和企业来说,能够坚持下去,一定会终生受益,也能活得坦荡;对国家和社会而言,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