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知识

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何以一再发生?

20140224130616  来源: 信用网

在“查开房”“开房”等网站,输入姓名或身份证号就能查到“开房”信息!这个“爆炸”新闻令人咋舌,不少网友慨叹:虽能满足窥私欲,但更令人自危。不仅“开房”信息,购物、理财、快递、保险、医疗等个人私密信息频繁遭遇泄露,是安全防范技术遭遇瓶颈还是监管不力?谁该承担泄露之责?

回顾互联网频频爆出的信息泄露事件——CSDN、天涯的密码泄露事件、1号店员工泄露用户信息事件以及此后广泛出现的网购网站和团购网站用户账号被盗用事件等,可以发现一些网站在技术、信息管理、网站架构等方面存在严重漏洞。一些掌握大量个人信息的单位、网站疏于管理,导致相关电脑网络被黑客入侵,数据库被下载。

然而技术上的漏洞尚可事前防范、事后封堵,但其背后暴露出的监管漏洞更应引起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调查此类事件发现,一些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故意为之,将大量公众的个人信息非法倒卖,甚至可能引发犯罪;处罚不严进一步使得涉事企业没有动力改进系统安全,面对公众指责仅是一补了之,甚至拒绝承认。

此外,目前法律上对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说法不具体、操作性不强,导致受害者维权困难,难以支撑起信息保护的“安全伞”。

要想杜绝个人信息泄露必须先堵住监管漏洞。相关部门应该在互联网领域进一步加强对用户隐私信息的保护,出台更加清晰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来维护互联网环境;要严查泄露原因,对于责任单位及个人给予严厉处罚。依法使用个人信息,严厉打击非法使用、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为。

互联网行业也应予以自律,建立安全联盟,将网站信息安全作为评价一个网站好坏、信誉的重要标准,以保护网民的安全、保障网民利益。

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查开房”事件,希望相关部门依法调查此案,让所有的违法者受到追究。通过这样有影响力的个案,让公众看到,政府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的决心,侵犯个人隐私权必被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