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分行高度重视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并取得了重大进展。截至目前,建设、劳动保障、税务、法院、环保、质检、公安、民政、电信、交通、卫生监督等11个部门的13类344.77万条信息纳入了征信系统。这些非银行信息已成为各金融机构向企业与个人发放贷款时的重要参考,与银行信用信息一起,为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提供了依据。在采集非银行信息过程中,西安分行加大沟通协调力度,拓宽采集渠道,积极探索信息采集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积极汇报,争取政府对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的大力支持。向陕西省人民政府报送了《关于呈报〈关于支持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整合信用信息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意见〉的请示》,恳请政府从加快推动全省信用体系建设角度出发,支持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同时,分行行长在向省政府领导汇报金融工作时,也把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和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请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支持人民银行做好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
(二)加强与非银行信息源单位的沟通协调。一是分行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参与协调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分管征信工作的副行长多次带领征信管理部门的同志一起到相关信息源单位进行沟通协调,辖内部分中心支行“一把手”多次与非银行信息源单位沟通协商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二是预先制定信息采集工作方案,增强沟通协调的针对性。根据各信息源单位的不同实际,针对每一类要采集的信息预先做好信息共享的工作方案,对信息共享的内容和方式等做出具体安排,以便做好协调,做到有的放矢。
(三)上下联动形成信用信息采集的合力。对于信用信息集中在省级的,由分行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进行信息采集;对于信用信息分散保存在各市县的,由中心支行和县支行与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联系采集,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的信用信息整合机制;并从各自实际出发,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步骤和措施,确保了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准确性。
(四)加大接口程序开发投入,提高非银行信息处理效率。为将采集来的非银行信息能够及时高质量地纳入征信系统,组织开发了公积金缴存和贷款信息、电信缴存信息、低保救助金发放信息和养路费缴存信息接口程序,以及适用于各类企业和个人非银行信息的通用转换程序,加快了非银行信息处理速度,提高了非银行信息入库率。
(五)加大非银行信息共享工作的宣传力度。非银行信息采集是一项新生事物,只有取得社会的认同和支持,才能开展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对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公众的宣传,赢得了社会各界对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采集非银行信息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在与每一个数据源单位沟通时,坚持不懈地宣传、解释非银行信息共享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带来的好处,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六)加大入库非银行信息应用力度。为了使入库非银行信息发挥作用,指导各金融机构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广泛使用非银行信息,全方位判断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积极搜集金融机构使用非银行信息的典型案例,分析总结使用非银行信息在促进信息源单位履行职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以后与信息源单位沟通打下基础。